1月13日農產品行業資訊
更新時間:2022-01-13 來源:和訊網 瀏覽次數: 370
玉米短期陷入僵持 等待新的題材驅動
一、行情回顧
2021年12月玉米期現貨震蕩為主,主力c2205合約先漲后回落,波動區間在2700-2750元之間,北方港口現貨價格在2585-2620元之間,對c2205合約基差在-147至-84元之間。山東地區深加企業收購價在自11月中旬達到階段性高點,隨后快速回落,進入到12月開始轉為偏弱震蕩,東北地區深加工企業收購價震蕩為主,整體變化幅度不大。綜合來看,12月的市場缺乏主線驅動,市場聚集在現貨節奏上。而現貨方面,則處于基層售糧進度偏慢及下游低庫存的博弈中,使得行情相對陷入僵持局面。
二、國內玉米市場動態
1、新作供應:上市進度偏慢
根據相關機構的預計,2021年全年玉米種植意向面積較2020年增加1000萬畝以上,按照農業農村部的12月的月度供需報告預估,2021/2022年國內玉米種植面積達到4332萬公頃,較2020年增加206萬公頃,產量在2.725億噸,較2020年增加約1200萬噸。目前市場對新作增產形成共識,主流判斷為增產2000萬噸左右,但各區域有所分化。具體而言,東北豐產因為面積增加及光溫水條件較好,產量增加,華北地區由于降雨較多,產量及品質都有一定影響。而從上市節奏來看,根據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統計,截至2021年12月15日,全國各類糧食企業玉米收購量為3454萬噸,低于2020年同期4266萬噸,與2018/19年大致相同??紤]到本市場年度玉米有一定的增產,這意味著實際售糧進度更為偏慢。根據糧油商務網的統計,截至12月24日,東北產區玉米食糧進度為37%,低于三年平均的售糧進度41%;華北黃淮產區食糧進度的32%,低于三年的平均售糧進度38%??傮w來看,農民食糧進度偏慢的主要原因為:一是2020年部分農民售糧較早,后來發現價格繼續上漲,以致2021年希望晚點售糧等待更好的價格,二是由于天氣影響物流及烘干塔開工率低,限制上市節奏。
2、進口:進口玉米到港階段性偏低
根據統計局數據,2021年11月中國玉米進口量為79萬噸,繼10月之后,第二個月維持在較低水平。2021/22市場年度已經進口玉米209萬噸,同比減少12%。對于2021/22年,由于內外價差收窄及國內產量增加,預計進口量將有所下降,但仍將處于較高水平,目前農業農村部預估2021/22年的進口量是2000萬噸左右,比2020/21年減少約1000萬噸。從美國對華銷售訂單來看,目前美國對華銷售訂單已經達到1221萬噸,高于2020年同期水平,考慮到從烏克蘭的進口量近兩年平均在700萬噸左右,要實現2000萬噸的難度不大。從進口節奏來說,截至2021年12月17日,美國對華玉米出口裝船188萬噸,明顯低于2020年進口425萬噸,根據船期統計,12月到達中國的美國玉米有望達到41萬噸,進口到港處于階段性偏低水平。
3、需求:飼料需求短期有韌性 中期有壓力
根據飼料工業協會的統計,截至2021年11月國內飼料產銷量累計達到2.68億噸,同比增加17%,其中11月單月產量為2457萬噸,環比減少2.5%。從結構來看,11月豬料產量為1141萬噸,環比增加4.6%,同比增加22.4%;肉禽料產量為729萬噸,環比減少5.5%,蛋禽料產量為265萬噸,環比增加1.8%,水產料產量為144萬噸,環比減少38.1%。豬料產銷量的增加主要反映了10月初大豬拋售導致階段性豬料需求偏少,而11月生豬壓欄、體重上升導致消費增加。對于后期而言,12月國內生豬出欄較11月預計略增,但總體存欄維持偏穩,而1月面臨著集中出欄的問題,存欄及生豬體重下降,預計豬料消費將有所下降。較長期來看,2021年7月能繁母豬存欄出現拐點,預計對2022年下半年生豬飼料消費產生一定壓力。從禽類養殖來看,由于肉禽養殖利潤持續維持偏弱的水平,預計肉禽料需求后期仍保持偏悲觀的格局??傮w而言,飼料需求短期有一定韌性,中期有一定下降壓力。
4、替代品:新年度小麥替代缺位 需要玉米保持較高位刺激其他替代性谷物供應
整體來看,國內玉米產不足需,需要小麥、稻谷、高粱等替代性谷物來補足缺口,而這種替代性能量飼料原料主要來自三個方面:一是國產小麥、水稻在價差調節下的自發替代;二是政策性陳化糧食的拍賣;三是進口大麥、高粱等的替代。其中,政策糧拍賣具體不定期性,難以把握,而市場化替代及進口則可以適度監控。從市場化替代來看,小麥是很關鍵的一環。2020/21年以來,國內玉米價格總體保持在高位,使得小麥相對玉米的價差轉負,并長期維持在低位,這使得小麥大全積替代玉米,不過到2021/22年初,國內小麥價格走高,玉米在局部地區優勢下降,預計短期飼料端對玉米偏好仍難大幅上升。從進口來看,2020/21年,進口高粱、小麥、大麥總量達到3065萬噸,比2019/20年增加了約1400萬噸,進口增量的主要是用于補充能量飼料的缺口。對于2021/22年來說,國內玉米產需缺口仍存,替代性谷物仍是必不可少的,因此,從價格運行來說,玉米與其他谷物反向替代的臨界點,決定了下方的邊界。
5、庫存:中間環節及用糧企業上升,后市仍有補庫空間
根據我的農產品(000061)統計,2021年12月中旬北方港口玉米庫存為263萬噸,連續三周上升,因運輸改善集港增加;廣東港口內貿玉米庫存為34.5萬噸,外貿庫存60.3萬噸,內外貿玉米庫存合計在94.8萬噸,快速回升到較高的水平。深加工庫存方面,根據我的農產品網統計,全國歸入統計的96家深加企業的庫存已經回到329.3萬噸,但仍處于近三年偏低水平,其中東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庫存明顯偏低,因新作玉米售糧進度偏慢,預計后期仍有一定補庫的空間。
三、結論及展望
2021/22年國內玉米產量增加,但由于目前小麥玉米價差收斂,這意味著2020年小麥彌補的缺口部分需要尋找其他替代性供應來補充,因而,從大的邏輯來講,玉米價格保持在高位區間震蕩來調節缺口仍是未來市場運行的主線。從節奏來看,2021年新玉米上市進度總體偏慢,12月中旬售糧略有提速,但仍慢于2020年,未來更大的售糧壓力或延至春節后,而目前國內各環節庫存環比上升,但仍處于歷史同期中性偏低水平,后期逢低補庫的動機料依然存在。從期貨運行來看,盤面交易重心轉向年度平衡表缺口,并在成本上升、替代品價格走強及通脹預期下得到強化,但盤面的上攻始終未能帶動現貨的熱度,使得期貨呈現偏震蕩的走勢。往后來看,市場短期陷入僵持,須等待新的題材驅動,暫時維持震蕩思路。